<address id="1n9jx"></address>
    <address id="1n9jx"></address>

    <form id="1n9jx"></form>

    <noframes id="1n9jx">
      <sub id="1n9jx"></sub>

      <em id="1n9jx"></em>
      <address id="1n9jx"></address>

        內蒙古晨報官方網站 | 24小時記者幫您熱線電話:0471-967967 違法和不良信息電話:18047123456
        您當前的位置: 晨網>>文章>>城市>>錫林郭勒

        錫林浩特市公安局創新“三警合一”運行模式,不斷提升警務實戰效能

        時間:2022年03月07日 編輯:王海清 來源:內蒙古晨網

          什么是三警合一?

          三警合一即派出所、交警和森林公安聯合執勤執法,這樣即彌補了路面交警警力不足,又可以快速高效的處置現場交通和治安等問題。

          錫林浩特市公安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以“黨建引領,依靠群眾,立足預防,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為目標,全力打造新時代楓橋式優秀牧區派出所。針對基層牧區管轄面積較大、警力相對不足、警務壓力沉重等實際情況,推行了派出所、交警中隊、森林公安“三警合一”改革,推動牧區警力擴充、警務明晰、警能增效,有效破解了警力短缺、職能分屬、各自為政等難題,推動警務資源集約、精干力量下沉、震懾效應顯現。

          一、整合聯動,盤活警務資源,重點改革牧區警務機制,全面推進警務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一是機構職能整合。按照《公安牧區派出所警務改革實施方案》、《公安牧區派出所警務改革績效考評實施細則》、《交警、派出所、森林公安實行“三警合一”警務模式工作職責》等文件,用制度規范“三警合一”運行體制,改變過去派出所、交警和森林公安各自為戰的局面,達到“1+1+1>3”的效果。全市除城區外,將牧區交警中隊、森林公安職能權限、警力全部劃歸轄區6個蘇木派出所統一管理,整合歸并為綜合派出所,實行“一套班子、三塊牌子”,執行派出所所長總負責下的分工責任制,警力資源由派出所統籌調動、聯勤聯動,建立所長統一指揮管理、警種分工協作、執法辦案辦證、值班備勤和應急處置機制,實現“職責兼容、一警多能、一警多用”,將派出所打造成為最硬最強最有力的綜合戰斗實體。整合后的4個蘇木派出所警力均達到10人以上,值班警力增加兩倍,值班天數減少30%。二是推動警力下沉。統籌調配全市警力資源,推動機關警力下沉,招錄警務輔助人員,使基層警力不足得到緩解。三是強化硬件保障。統籌全局經費管理,統一調配購置執勤車輛、警用裝備、辦案設備,滿足實戰需求。牧區派出所與交警中隊、森林公安合署辦公,通過新建或改擴建業務用房實現“物理合并”,辦公、辦案、接待、生活四區相對分開,建成功能齊全的標準化基層派出所。

          二、制度驅動,規范警務運行。將制度建設作為改革重要內容,把制度成果轉化為警務實戰效能。一是所長總體負責制。注重“合”的力量,機構整合后,派出所所長兼任交警中隊長以及森林公安派出所所長,將職能權限、警力全部劃歸派出所統一管理。全面負責轄區基礎防范、治安管理、交通執法等各項業務,統一受理各類警情,派出所分管交警、森林公安業務副所長協同處理轄區事宜。發揮“專”的作用,刑事、治安案件由派出所主辦,交警中隊與森林公安配合;交通案件,由交警中隊主辦,派出所與森林公安協作;重大安全保衛、集中清查及其他警情,以派出所為主,交警中隊、森林公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二是業務對口指導制。所隊合一后,派出所、森林公安對上業務指導部門保持不變,交警中隊實行屬地管理,業務工作接受交警大隊對口指導,確保各項警務工作不間斷、可持續。三是警組綜合承包制。實行“1+1+1”警組模式,明確警組治安管理、交通執法、信息采集等職能職責,引入“綜合承包”責任制,將民警鍛造成為基礎工作“多面手”。即1名原派出所民警加1名原交警中隊民警加原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搭檔組成小組,3名民警雙向互動、互為師徒、互相學習,共同處理治安類、森林公安類和交通類警情,以勤務改革彌補警力不足,在面對復雜警情和緊急情況下,派出所可調配警力人數增多。日常運行“藍+白”模式,民警在處理派出所警務工作時,統一著普警制式服裝,戴“藍警帽”;在上路執行交通管理勤務時,統一著交警制式服裝,戴“白警帽”,派出所民警與交警中隊民警共同承擔轄區內的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職責,統一執法、聯合執勤,極大地簡化了交通類警情的派警環節,打造一警多能,一警多用,派出所民警、交警中隊民警以及森林公安民警共同承擔轄區內的治安管理、交通管理職責,統一執法、聯合執勤,實現了草原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工作捆綁式推進,培養全體民警會規范化接處警,會辦理各類案件,會開展治安管理,會進行交通安全管理,會調處矛盾糾紛,會做群眾工作的全能民警,大大提升了執法質量。四是民警分片包抓制。實行一警一村或一警多村包片責任制,將管理區域落實到每位民警,對責任片區社會治安、重點人員、道路交通等信息全面摸底,建立“一村一檔”管理臺賬,做到基礎工作情況清、底子明、信息靈。在一標三實、隱患排查、矛盾調解、宣傳教育、服務群眾等基礎工作中,實現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以及草原管理工作捆綁推進。通過改革創新,警組共同開展轄區內安全防范、道路交通管控、實有人口管理、宣傳教育和服務群眾等工作,原有各警種點位形成多個防控支點,打破“一人一崗、一人一職”的壁壘,實現“一警多能、一警多用”,警力覆蓋面更廣泛,聯勤聯動更迅速,平均出警時長縮短5分鐘左右,派出所管轄的嘎查、分場、居委會均實現“一村一警”,基層警務服務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至今,6個牧區派出所轄區內糾紛調解率提升12%、可防性刑事案件下降20%、交通事故下降56%、救助野生動物數量增長30%以上。

          三、民生拉動,延伸警務觸角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取向,聚焦群眾關心的痛點、堵點,延伸警務改革鏈條。一是交通執法常態化。針對牧區道路交通管理線長面廣,推動交通管理執法常態化,有效破解牧區道路交通管理難題。二是綜合治理網格化。將轄區劃分為若干網格單元,各網格建立警務聯系點,配備“警+N”(民警+輔警+警務助理)管理隊伍,將治安聯巡、矛盾聯調、隱患聯排、宣傳聯動等工作下沉到各網格責任區,形成了“片區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工作單元,夯實了基層社會治理基礎。三是公共服務便捷化。做優警務服務平臺,依托全市“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在各派出所設立便民服務室、矛盾化解室,推行業務一次性辦理,矛盾一站式聯調,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搭建社會聯動治理平臺,依托110報警服務臺、“12345”便民服務平臺,與機關單位、社會各界建立聯勤聯動機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張益瑋)


        線索征集:內蒙古晨報現面向社會各界朋友征集新聞線索,熱烈歡迎大家撥打本報新聞熱線0471-967967/18047123456,分享您身邊的新聞。
        晨網
        友情鏈接
        博鱼体育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