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區各級稅務部門聚焦納稅人繳費人辦稅繳費難點、堵點、痛點,著力解決一批納稅人繳費人最關心的問題,并辦好一批納稅人繳費人最期盼的實事。辦實事,恰好說到了納稅人繳費人的心坎里。
“上次我在稅企交流群里問是不是只能本人去自助機領票,沒成想馬上就得到稅務人員回復,他們還輔導我如何在電子稅務局中增加購票員。以后,就算我顧不上,別人也可以幫我代領了。”烏海市海勃灣區楊二肉店店主楊換深有感觸地說道,有事隨時問、有人答,這樣的服務真暖心。
烏海市海勃灣區稅務局搭建稅企溝通微信群、釘釘群,指定專人負責關注、收集、轉辦、反饋群內提出的問題建議,每月將高頻問題答疑匯總發送到群里,定期對納稅人繳費人反饋問題進行回訪。
巴彥淖爾市稅務局推出了“辦稅煩心事”小程序,納稅人繳費人可以通過掃碼填表的形式向稅務部門“說事兒”,點評稅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和辦稅效率,再通過這一小程序開展“云溝通”。
錫林郭勒盟稅務部門積極與不動產登記中心、房產部門協作,設置“房屋交易、稅收征繳、不動產登記”三聯窗口,整個過程納稅人只需叫一個號,提交一次資料,即可在一個窗口完成過戶,大大提高了工作質效。
各地稅務部門盡心盡力推出多項特色納稅服務,只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好實事。
不僅如此,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在全區145個辦稅服務廳、1721個辦稅窗口、1327臺自助辦稅終端及電子稅務局等,全面應用“好差評”系統,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評價對象、服務渠道全覆蓋。針對“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的差評,及時開展調查,進行整改和反饋,形成差評處理的閉環系統。
從“窗口辦”到“自助辦”,從“現場辦”到“網上辦”,從“多次跑”到“跑一次”,全區稅務系統將納稅人繳費人的辦稅體驗作為納稅服務的一大亮點,推出了手機繳納社保費、24小時自助辦稅、“一刻鐘辦稅(費)生態服務圈”等多元化辦稅繳費方式。在家網上辦,出門就近辦,隨時掌上辦,辦稅越來越便捷。
當下,智慧辦稅的引入徹底打通了線上線下服務堵點,優化了前臺后臺鏈接管理。日前,烏蘭浩特華信代理公司財務負責人秦欣欣在稅務干部視頻語音協助下,通過電子稅務局順利辦理了稅種認定業務。她感慨道:“相比從前到辦稅服務廳辦理業務時的排隊擁堵,如今的‘非接觸式’辦稅很是方便。”
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稅務局將大數據應用與人工智能相融合,打造24小時無人值守智慧辦稅服務廳,接入5G網絡,實現與12366納服中心協同辦稅,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100%非接觸式辦稅服務。
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出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今年,全區各級稅務部門仍從納稅人繳費人最關注的優惠政策出發,持續推動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
如何讓納稅人繳費人及時全面了解稅收優惠政策,并應享盡享?全區各級稅務部門運用數據分析,精準匹配稅費優惠政策,推出“一戶一策”輔導模式,加強和優化納稅人學堂建設。“云講臺”“軼賓課堂”“小羅講臺”“惠有你”等一系列精品課堂已經成為品牌,讓“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確保政策直接惠及市場主體。
據統計,去年線上播放時長達3400小時,18萬人次受惠;通過i稅平臺精準推送2107條各類稅收政策,受惠企業達4796萬戶次。
除了在政策更好更快直達市場主體上想辦法出舉措,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在全國率先實現銀稅互動平臺與省級社會信用信息系統平滑銜接,同步“打包”整合法院、市場監管等11個部門的信用信息資源,構建政稅銀企多方“征信互認、信用互動”新格局。僅去年一年,銀稅互動平臺就授信20002筆,授信額達117.6億元,進一步保護和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4月1日起,全區稅務系統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以“我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 為重點,以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細化和新增多條內蒙古特有的具體措施,推出11大類35項105條措施,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更有效率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記者 阿妮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