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晨報晨網融媒體記者 韓耀天
十幾歲時因患骨癌截肢的高小光,那時的他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動力,他在家里很少出去,眼里的世界也黯然失色。后來,他喜歡上了畫畫,繪畫讓他重新找回了對生活的熱愛,帶給他自信、目標與夢想……
高小光常說:“創業并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如何面對生活。”被同學欺負,被路人歧視,手術后的高小光仿佛跌入人生低谷。此后,哥哥教他繪畫,在圖畫的的世界里,高小光逐漸找回了自信。老師夸贊,同學羨慕,他也逐漸找到了想要追尋的夢想。
高小光正在工位上剪輯視頻
通過學習美術,2008年高小光順利考入北京大學資源學院學習影視和動畫專業。由于家里條件不富裕,高小光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補貼生活費。他給圖書做插畫、給游客畫肖像,“當時畫一張畫五塊錢,我一個周末能畫100多張!”高小光笑著說。后來他開了工作室,組建了小團隊,接了更多漫畫和插畫的活,就這樣高小光真正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變成了人生方向。
“我覺得北漂不太適合我,在那里工作,我沒法把作品融入自己的想法,發揮不出我的潛能。”2012年大學畢業后,高小光回到家鄉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選擇了設計院規劃所的工作。為了做到精益求精,他住在單位里,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工作,從實習生到公司設計部總監和技術培訓師,他只用了半年時間。他設立3D動畫小組,做了幾個3D建筑動畫項目,設計了人民公園、金帝世紀等多個大項目。
做精、做細,才能穩固發展,高小光用行動踐行著這句話。
高小光(右1)和同事在拍攝外景,并給同事做構圖指導
2013年,他和哥哥高源創建了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光源視覺傳媒工作室。“剛開始創業時,我和哥哥兩個人堅持了一年多,他跑業務,我干技術。為了省錢,天天在工作室里打地鋪。”2014年,工作室接到了企業的高端宣傳項目,“我當時不分晝夜地做了十幾天,幾乎沒休息,感覺人都快垮了。”高小光說。
“高小光是一個很要強也很樂觀的人,不管多艱難他都會堅持做下去。”高小光背后,有哥哥高源的支持。“每一個項目,他都會精益求精,給客戶帶來最滿意的成果。”高源記憶最深的要數“印河特大橋”項目,這個項目是從眾多一線二線城市的3d動畫公司“奪”回來的。“在跟客戶對接時,高小光看得懂房地產的圖紙,專業性知識他全懂,能和客戶更加深入地探討。”這個項目成功后,高源外出跑業務時,更加自信了。從此以后,工作室走上了正軌。
2016年,工作室正式更名為內蒙古光源視覺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通過不懈的努力,高小光榮獲2018年第五屆內蒙古自治區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攝影藝術創作項目第一名,2019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高小光正在工位上剪輯視頻
回顧9年創業時光,35歲的高小光一直從事自己所愛好的事業,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今年開始,高小光利用短視頻做一些農業、牧業的科普知識推廣、幫扶殘障人士等公益活動,“在能力范圍內,我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回饋社會”。
“清靜的時候,我常常會想接下來我應該做點什么,怎么做才能做到最好。對我來說穩中有新意,才能做到最好。”高小光笑著說,“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都是個能夠靜下來思考的人。不僅工作要嚴謹,也要充滿想象力,更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