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11時10分,風力6級,二連油田烏里雅斯太采油作業區太53斷塊巡井員工官勇與新搭檔郭曉東,在頂風巡查完最偏遠的第30口抽油機井太52X-1井后,正驅車趕回17公里外的雅斯聯合站。
不知是因為車外風大,還是腹中饑餓的原因,新搭檔郭曉冬總感覺車速比平時慢了許多,于是忍不住向正在駕駛車輛的官勇問道:“官哥,今天車速怎么這么慢,車況出問題了嗎?”
“車況沒問題,今天風大,如果車速過快,草原路上的塵土就會揚得很厲害,路兩邊這些吃食的牛羊吸入后會影響其肺功能。”官勇以在二連工作25年的老資歷給這位新調入的搭檔科普知識。
“停車!停車!”官勇話聲剛落,郭曉東突然向他喊道。
聽到喊聲,官勇安全快速踩住了剎車,車輛剛停穩,郭曉東打開車門跑了下去,順著他的方向,官勇看見他正奔向一塊正在“隨風舞動”的黑色物體,不一會兒,左手拎著一團廢舊的鐵絲網,右手抓著一塊破爛的黑塑料,興沖沖的回來了,隨后塞進了后面車兜內一個塑料桶里。
“官哥,再等一下,剛才我看見前面的草叢中還有些塑料袋、酒瓶子等,我把它們都撿回來。”郭曉東說著,從車內抓起一個編織袋轉身大步向前走去。
車前面的郭曉東不知道是被大風刮的站不住腳還是怎么的,一會兒“飄”到了車左面,一會兒又出現在了車右面,跑跑停停不知道迂回了多少趟,終于在十分鐘后拖著半編織袋的垃圾回來了。
“官哥,這沿途也屬于咱們作業區的衛生管轄區,沒錯吧?”上車后,上氣不接下氣的郭曉東遲疑的向官勇反問道。
“這里雖不屬于咱們的管轄區,但草原‘拾荒’已成為了咱們這些石油人的日常習慣,不論是在油區還是牧區,大家只要看到草原上的垃圾,都會主動撿拾起來帶走。咱們作業區每輛巡井車后面都備有一個塑料桶,其實那就是個‘流動的垃圾箱’。”對于郭曉東的疑問,官勇耐心地解釋道。
17公里碧草藍天的返程路上,這輛巡井車不知道又被突然“按下暫停鍵”了幾次,兩名巡井人也已記不清自己在途中都撿拾到過什么“寶貝”,唯一的記憶就是他們用錯過午飯的時間,換來了撿拾兩大袋子“廢品”的滿載而歸。(李榮華 莫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