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的鄂爾多斯,一個個熱火朝天的生產現場,一項項直抵人心的科技政策,一張張周到貼心的服務清單……處處呈現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奮進力量。
鼓點鏗鏘,里程延長。從“對標先進”到“追趕超越”,從“走好新路子、建設先行區”,到持續當好全區經濟發展“穩”的壓艙石、“進”的排頭兵,鄂爾多斯正在奏響綠色轉型高質、高標最強音。
從“零”到“N”——挺進產業“綠賽道”
在鄂爾多斯市蒙蘇經濟開發區的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一個個加快馬力的生產車間串起了一條“零碳”產業鏈,遠景鄂爾多斯現代能源裝備制造、美錦國鴻氫能科技、隆基綠能電池……目前,零碳產業園內項目80%的能源來自于鄂爾多斯的風電、光伏和儲能。預計到2023年底,園內零碳能源供給系統可以實現100%綠電供應。
而在車程一小時的半徑范圍內,伊金霍洛旗打造的“綠色礦山新能源綜合開發先行示范區”一期1.2吉瓦光伏項目雛形已現。已經建成的天驕綠能50萬千瓦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光伏發電示范項目,一年可發電9億千瓦時。緊隨其后,還有納林陶亥鎮北區15萬千瓦項目、納林陶亥鎮南區35萬千瓦和札薩克鎮20萬千瓦項目。在示范區內,通過配置儲能、發展電制氫產業,將實現多種能源、多種產業融合發展。同時依托基地進行碳交易,為周邊能源制造和消費企業提供服務。示范區建成后,預計可實現碳減排1100萬噸。
一個集能源生產、裝備制造、應用示范于一體的“風光氫儲車”產業集群,正是鄂爾多斯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的“微縮版”。
從集研發、孵化、產業化于一體的自治區首個雙碳研究機構——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到培育壯大“雙碳”關聯產業新動能的全市行動,從全區首家零碳鄉村示范項目正式開工,到積極建設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和綠色技術重要策源地……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轉型新路徑愈加明晰。
綱舉目張,方能事半功倍。作為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首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鄂爾多斯市堅持圍繞“雙碳”目標為綠色轉型“開疆辟土”,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帶來的發展機遇,重磅推出了《支持產業集群發展若干政策》《國有資本支持風光氫儲產業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引進一批基地型、規模型綠色產業鏈項目,推動新能源產業“風光氫儲車”全鏈條發展,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千億有效投資、千億實力旗區、千億產值園區。
綠色低碳產業正在為鄂爾多斯帶來新的增長空間、新的發展動力和新的趕超機遇。
最近,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與清華大學、殼牌合作的先進電解水制氫示范基地初見規模,這一項目將助力鄂爾多斯新能源消納和制氫技術效率的提升,為鄂爾多斯市加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保障。以碳中和研究院為“平臺”,鄂爾多斯市還根據成果轉化進程引進孵化落地一批“高精特尖”企業,為建成中西部地區資源城市“低碳、零碳、脫碳”發展的樣板和創新發展示范基地“加碼”。
今年1-5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高于自治區0.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5.3個百分點。其中,非煤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高新技術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雙碳+產業”轉型格局引燃了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輸送出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2022年,鄂爾多斯市碳排放強度計劃下降3.9%。
馭風而上、逐光而行,“零”碳助推,“氫”裝上陣,鄂爾多斯正在開啟“N”種可能,全力挺進綠色轉型競速的“新賽道”。
從“新”到“興”——釋放科技“綠能量”
工作服、礦燈、瓦斯便攜儀等儀器裝備一站式數字化提取,機器人智能巡檢,物資采購實現網上下單、機器人出庫……在鄂爾多斯市準格爾煤田的麻地梁煤礦,這些智慧應用場景已經成為日常“標配”。
數據顯示:今年1-5月,鄂爾多斯煤炭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占到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2.9%,拉動規上工業增長6.0個百分點。原煤產量達3.28億噸,同比增長19.5%,成功保障了全國18個省市的煤炭供應,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重大貢獻。
產量和“綠量”同步躍升,魚和熊掌兼得,這是鄂爾多斯市全力推動5G技術入礦、打造智慧礦山、綠色礦山的成果。
“全市以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政策力度和投入強度推動科技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有效激發了全社會各領域創新潛能。”鄂爾多斯市科技局副局長賈汝敬介紹說。
深入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在全區率先出臺科技新政30條,構建“1+N”政策體系,實施“八大行動”,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在全區率先建立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工作機制,實施高新區提質進位、研發投入攻堅、規上企業“三清零”、科技型企業“雙倍增”等科技專項行動。同步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引育行動,建成全區首家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鄂爾多斯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舉措,推動科技創新環境持續優化。2021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78家,452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117家實現“三清零”,新增40家。去年以來,以“揭榜掛帥”支持6大類項目創新主體4700余萬元財政專項資金,撬動創新主體投入科技創新1.1億元。
“真金白銀”換來科技創新勢頭強勁,研發投入穩步提升。2022年1-4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有研發企業戶數達到126戶,同比增長38.5%。規模以上工業和服務業企業研發費用合計達13.7億元,同比增長52.6%。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達10.4億元,同比增長60.4%。
因新而興,唯“實”方成。一批“標志性項目”“標志性成果”“標志性創新團隊”,正在成為企業興盛、產業興發的“動力泵”,也為鄂爾多斯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能量”。
從“好”到“優”——提升服務“綠分量”
煙氣直排阻力減少,鼓風機引風機節約3-5%用電,循環池減少用水10%左右,每年可實現節能量約50.9噸標煤,脫硫劑費用減少約40%……走進鄂托克旗勇泰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這組數據引人注目。這是鍋爐煙氣脫硫系統改造項目催生出的新效益,公司雖然投資了548萬元對原有除塵及脫硫裝置與其配套設備進行改造升級,但公司上上下下都為這一“花錢營生”點贊。
“這是環保稅的功勞,可以引導和激勵企業從被動減排轉向主動環保,一方面為守護綠水青山貢獻了力量,另一方面企業也得到了實惠。2021年,該企業各項監測指標均下降,與去年相比少繳納環保稅3.1萬元。不說減稅,光這一項目本身就可以讓企業和地方長期受益。”鄂爾多斯市稅務局副局長蘇俊平說。
正是稅費優惠,讓企業擁有更多資金投入技術研發和擴大再生產。在助力鄂爾多斯走深綠色轉型之路上,鄂爾多斯市稅務局引導納稅人主動加大環保、節能減排投入,做好“雙碳”“雙控”工作。同時稅務系統積極打好“減、免、緩、扣、退”的組合拳,通過電話、微信、QQ提醒、上門走訪等形式,精準推送可享受的減免緩稅優惠政策,確保稅惠紅利直達企業。
而這一變化不過是鄂爾多斯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升級程序”之一。
“走好新路子、建設先行區”,實現全面綠色轉型,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鄂爾多斯市以“服務鏈”為杠桿,對標先進地區、耦合產業布局,下好“放管服”、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紓困“一盤棋”,特別是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500條,制定了《鄂爾多斯市貫徹落實國務院和內蒙古自治區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助力營商環境實現“優倍加”。
在全國率先實現“不見面”開標,累計為5萬多家市場主體節約交易成本2億多元;重大項目52個審批事項全過程代辦幫辦,最快45天辦結;搭建重大項目實時調度推進平臺、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平臺、營商環境工作任務調度平臺;推行重大項目領導包聯、前期手續部門包聯、重大項目集中聯動審批,開展前置式服務、集成式服務和全周期服務……鄂爾多斯市精準發力,通過稅費成本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通過從紓困和培優兩方面著手,協同打通上下游的堵點、卡點、痛點,讓“專精特新”的市場主體韌性更強、內力更足;“授人以魚”的同時“授人以漁”,幫助企業增強“造血能力”……
水深任魚躍。一招一式,都深藏著優化營商環境的“綠分量”,為鄂爾多斯綠色轉型全程賦能。
追趕超越未有時,實干爭綠向未來。新的征程上,鄂爾多斯正在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以“綠”為奮進新征程“續航”,持續夯實“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力量,為更加多彩的內蒙古注入更強勁的“綠能”。(記者 榮松如 趙元君 通訊員 張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