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1n9jx"></address>
    <address id="1n9jx"></address>

    <form id="1n9jx"></form>

    <noframes id="1n9jx">
      <sub id="1n9jx"></sub>

      <em id="1n9jx"></em>
      <address id="1n9jx"></address>

        內蒙古晨報官方網站 | 24小時記者幫您熱線電話:0471-967967 違法和不良信息電話:18047123456
        您當前的位置: 晨網>>文章>>城市>>阿拉善

        生態沙產業綠了沙海富了農牧民

        時間:2022年08月29日 編輯:王海清 來源:內蒙古日報

          經過初秋的幾場雨水滋潤,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牧民馬忠強種植的萬畝梭梭林綠意盎然。“種植梭梭林發展沙產業可是項好產業,既能治理沙害,又能增加收入,這片梭梭林每年都會給我帶來一筆不錯的收入!”每天一大早,馬忠強都要到梭梭林走走,看看新種植的梭梭長勢情況。

          “我在自家種植的1萬多畝梭梭林中接種了3000多畝肉蓯蓉,每年平均能出肉蓯蓉鮮貨13噸,一年光采挖肉蓯蓉的收入就有40萬元收入。”馬忠強告訴記者。

          種植梭梭林嫁接肉蓯蓉發展生態沙生新產業,是阿拉善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盟情發展綠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舉措。近年來,阿拉善盟依托以梭梭林等豐富的沙生植物資源,向沙漠要綠色、要效益,因地制宜著力培育肉蓯蓉、鎖陽、沙地葡萄、文冠果等為主的特色沙產業,實現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

          在生態沙產業發展規劃的引領下,該盟啟動了梭梭肉蓯蓉、白刺鎖陽、黑果枸杞“三個百萬畝”林沙產業基地建設。目前已形成了肉蓯蓉、鎖陽、黑果枸杞、沙地葡萄等多個沙產業基地。如今,“阿拉善肉蓯蓉”“阿拉善鎖陽”被國家工商總局批準注冊為地理標志著名商標。阿拉善盟也被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肉蓯蓉之鄉”稱號。

          為使生態沙生產業形成產業化,該盟以“沙地綠起來、企業強起來、牧民富起來”為目標,依托肉蓯蓉、鎖陽等沙草充足的原料資源,先后培育和引進了44家企業投資沙產業,大力實施“企業+基地+科研+合作社+農牧民”的產業化模式發展沙產業。通過產業化模式發展沙產業,形成了集種植、加工、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加工轉化率達到68%。

          蓬勃發展的生態沙產業如今已成為阿拉善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通過“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農牧戶”的模式直接和間接從事生態沙生產業的農牧民達3萬多人,人均年收入3到5萬元,部分牧戶達到幾十萬元。實現了“沙漠增綠、產業增值、企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可持續發展。(記者 劉宏章)


        線索征集:內蒙古晨報現面向社會各界朋友征集新聞線索,熱烈歡迎大家撥打本報新聞熱線0471-967967/18047123456,分享您身邊的新聞。
        晨網
        友情鏈接
        博鱼体育官网入口